工人们吊起新的喷绘布,上面是穿着皮尔·卡丹西服的模特,广告语“与世界接轨”的“轨”字还没完全展开,在风中猎猎作响。
苏渺突然想起台庄的铁皮青蛙,想起徐小红说的“下放劳改”,还有那张在暗处流通的外汇券。
这些零散的记忆碎片,此刻在她脑海中渐渐拼凑出一幅宏大的时代图景——个旧秩序正在瓦解,新规则即将建立的变革时代。
回到旅店时,前台的老妇人正在听收音机里的戏曲。
苏渺路过柜台时,里头咿咿呀呀的腔调让她挺不真切。
她摸了摸口袋里的胶卷,在这个计划与市场并行的年代,每张纸券背后都藏着套利的密码,而读懂这些密码的人,正在悄然改写游戏的规则。
秦淮河的夜色愈发深沉,河面上画舫的灯笼次第亮起,点点红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,宛如漂浮的外汇券,闪烁不定。
苏渺想起李向阳塞给她券时说的行走江湖要有大气,不禁莞尔。
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江湖里,那张50元外汇券不过是最轻飘的浪花,而真正的潮汐,正在更深处涌动。
次日中午,沪市站钟楼的指针刚划过十二点,月台上蒸腾的热气裹挟着吴侬软语的报站声扑面而来。
当然,这和苏渺没啥关系,他们是开车来的,只不过和人约好了在车站碰头。
苏渺和苏元正将车停好,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着接头人。
“爸,是不是那位?”苏渺眼尖,指着不远处喊道。
只见一个身着呢子大衣、脚蹬锃亮皮鞋的男人,手中高举着写有“京城,苏大哥”"的大纸牌,在人群中格外显眼。他不时踮脚张望,眼神中透着期待。
看到苏渺和苏元正向他走来,男人立刻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: